调节阀可以根据多种标准进行分类,以下是主要的分类方式:
一、 按驱动方式(能量来源)分类
1、自力式调节阀:
○ 原理:利用被调介质(液体、气体、蒸汽等)自身的能量(压力、温度差)来实现自动调节。
○ 例子:自力式压力调节阀、自力式温度调节阀、自力式差压调节阀、自力式微压调节阀。
2、驱动式(他力式)调节阀:
○ 原理:需要借助外部动力源来操作阀门。
○ 子类:
● 气动调节阀: 借助压缩空气驱动。
● 电动调节阀: 借助电动机驱动。
● (电)液动调节阀: 借助液压油驱动(可由电信号控制)。
● 智能调节阀: 通常指带智能定位器或控制器的电动气动调节阀,具有高级诊断和控制功能。
● 手动调节阀: 借助人力(手轮、手柄、杠杆等)操作。(注意:此类别在“操控方式”下也有提及)
二、 按主要技术参数分类
图2
三、 按与管道连接方式分类
1.法兰连接调节阀: 阀体带法兰,用法兰与管道连接。
2.螺纹连接调节阀: 阀体带内螺纹或外螺纹,用螺纹与管道连接。
3.焊接连接调节阀: 阀体带焊口,直接与管道焊接。
4.夹箍连接调节阀: 阀体带夹口,用夹箍(卡箍)与管道连接。
5.卡套连接调节阀: 用卡套接头与管道连接(常见于小口径仪表管路)。
四、 按操控方式分类 (与驱动方式部分重叠,侧重操作形式)
1.手动调节阀: 人力操作(手轮、手柄、杠杆等),可配减速装置(蜗轮、齿轮)。
2.电动调节阀: 电动机驱动。
3.气动调节阀: 压缩空气驱动。
4.(电)液动调节阀: 液压驱动(常由电信号控制)。
五、 按用途和作用(控制目标)分类
1.流量调节阀: 自动控制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恒定(需流量变送器、调节器配合)。
2.液位(液面)调节阀: 自动控制容器内液体的高度恒定(需液位变送器、调节器配合)。
3.压力调节阀: 自动控制系统或容器内的压力恒定(需压力变送器、调节器配合)。
4.温度调节阀: 自动控制工艺过程的温度恒定(需温度传感器、调节器配合)。(通常通过调节加热冷却介质流量实现)
六、 按结构型式分类(最复杂多样)
1.气动调节阀 (按执行机构和阀结构细分)
○ 执行机构形式
● 薄膜执行机构 (直装式正反作用, 侧装式正反作用)
● 活塞执行机构 (比例式正反作用, 二位式)
● 长行程执行机构
● 滚动薄膜执行机构
○ 调节形式 调节型、切断型、调节切断型。
○ 阀芯运动形式 直行程、角行程。
○ 阀芯形状 (关键)
● 平板形阀芯 (如单座阀、双座阀阀芯)
● 柱塞形阀芯 (如V型球阀阀芯、柱塞阀)
● 窗口形阀芯 (如三通阀阀芯)
● 套筒形阀芯 (套筒阀)
● 多级形阀芯 (多级降压阀)
● 偏旋形阀芯 (偏心旋转阀)
● 蝶形阀芯 (蝶阀)
● 球形阀芯 (球阀 - O型球阀V型球阀)
○ 流量特性 直线、等百分比(对数)、抛物线、快开。
○ 上阀盖形式 普通型、散热吸热型、长颈型(用于低温或高温)、波纹管密封型(用于剧毒、贵重介质防外漏)。
2.电动调节阀
○ 执行机构形式 角行程、直行程、多回转式。
○ 附件 伺服放大器、限位开关等。
○ 流量特性 直线、等百分比(对数)、抛物线、快开。
○ 上阀盖形式 普通型、散热吸热型、长颈型、波纹管密封型。 (阀芯形状参考气动部分)
3.手动调节阀
○ 阀芯形状 圆锥形、柱塞形、窗口形、套筒形、多级形、偏旋形、蝶形、球形或半球形。 (与气动阀芯形状类似)
4.其他类型
○ (电)液动调节阀
○ 智能型调节阀
总结关键点:
● 分类维度多样: 没有单一的“最好”分类,需根据应用场景(设计选型、安装、维护、功能)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来看。
● 驱动方式与技术参数是基础: 选阀时首先考虑介质、压力、温度、所需动力源(气电液自力),以及连接方式和口径。
● 结构型式决定性能: 阀芯形状、流量特性和执行机构类型直接影响阀的控制精度、可调比、压降、切断能力等核心性能。
● 用途决定功能需求: 明确是要控制流量、液位、压力还是温度,这决定了控制策略和阀门在回路中的角色。
● “气动调节阀”、“电动调节阀”本身是驱动方式大类下的子类,但其结构型式又非常复杂,包含了阀体、阀芯、执行机构的具体设计。 这是分类中交叉最多的地方。